是报复性消费吗?
在6月初的北京燕莎奥特莱斯,早晨刚开业的第一个小时,收银台前已被代购们占据。
“帮下单的顾客过来代购,顺便帮老顾客看看有哪些折扣,有没有人要买。”忙碌结账的间隙,一位代购女士边发微信群分享商品图片边说。在耐克店,尽管店员还在为即将开始的新一天整理商品,而代购们已经选购好了几十件衣服和鞋子,堆满了收银台,等待付款。
吸引代购到来的是可观的折扣差价——UR4件2.1折,NIKE单件6折,GUCCI专柜价七折,这些几乎打到“骨折”的品牌商品,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下对消费者颇具吸引力。
受疫情及宏观经济的影响,消费市场低迷,但自今年第一季度以来,奥莱折扣店在全国多地异军突起,成为零售赛道上难得的亮色。
据数据显示,中国奥莱零售业的鼻祖——北京燕莎奥莱销售额一度激增了3.8倍;今年1月,北京首创奥莱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佳销售纪录,单月销售额超过4亿元,销售增幅达到31%;深圳益田假日奥莱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0.81%,客流量同比增长了18.6%。
赢商网发布的《奥特莱斯存增量研究》也报告显示,2022年,奥莱迎来了一个“转折点”,开始超越了购物中心。全年新开业的奥莱项目达到了26个,共计294万平方米,这是历史最高的增长数字。
奥莱店的强劲反弹,一方面,得益于消费者的“报复性”消费,这也是奥莱店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。
经历了过去几年被“强制”线上消费的日子,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受到了压抑。长期被压抑已久的购物欲望在解封之后迎来了爆发,消费者开始到商店进行购物。
但另一方面,经过疫情洗礼的消费者,也变得更加理性,更愿意把预算分配给折扣店。在奥莱折扣店,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同样的商品,相比全价商品,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折扣店。
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开始缓慢恢复,但收入仍未完全恢复的阶段,在奥莱店消费更具性价比。
然而,即使奥莱业态的表现优于传统的购物中心和百货,但这并不代表它能在长期内保持这种优势,也不能贸然下“奥莱彻底翻红”的结论。
从行业来看,一季度整个线下都迎来反弹。根据百联股份介绍,旗下百货、购物中心、奥特莱斯三大业态总体营业规模与客流逐日攀升,“五一”当天客流同比2021年增长逾两成,同比2019年增长逾五成。其中,奥莱业态受旅游市场拉动较为明显。
从王府井集团的第一季度财报来看,虽然公司的奥莱业务一季度的营业收入达到了5.32亿元,同比增长30.55%,但深入观察这些数据发现,奥莱业态中,运动装、女装、男装、鞋帽和箱包是销售前五的商品类别,占总销售的比例达到88%。
《灵兽》近日在前往北京燕莎奥莱时观察到,整个商场的人流并不旺盛,除了Gucci门店因限流还有排队现象以外,其他的奢侈品品牌店铺内部的顾客寥寥可数。
一位运动品牌的员工透露,“周末时,人流量最大。在工作日,客流量主要在午后达到峰值,其他时段相对较少,多数是专门进行代购的人士。”运动品牌店铺客流量之大,主要是销售策略——单品打折和多件商品叠加折扣,这种策略极大地吸引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。
实际上,奢侈品牌的门店状况和运动品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在运动品牌店内,消费者如织,而大部分奢侈品牌门店却显得相对寂静,这也说明消费者在选择消费目标时,还在对价格敏感,所谓的大规模“报复性消费”并没有出现。
背后的原因
脱胎于“工厂直销店”,奥莱作为新型零售商业形态,真正在中国诞生的时刻是2002年。
地处北京朝阳东四环工大桥的西北角,北京燕莎奥莱的前身是个倒闭工厂。2002年12月17日的开业前夜,被媒体报道为,“同国外的许多折扣店一样,燕莎奥特莱斯店的外墙上悬挂着多个巨幅广告牌,一个上千平方米的金色巨大帷幕徐徐升起……”
评论